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谈及自己这几年的变化,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农民苗德力感慨不已。
“一直希望能够扩大农场规模,却没有抵押资产,也没有熟人担保。”苗德力经营的家庭农场曾遇到融资困难。2021年,在河南农担公司的支持下,他成功申请到15万元政策性担保贷款,并且享受到政府2%的贴息政策,当年综合融资成本还不到4.2%。
今年2月,苗德力将15万元贷款结清,并继续贷款扩大经营规模,贷款额度也提升至25万元。如今,苗德力的家庭农场生猪存栏300头、年出栏达800头,他家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养猪大户。
在农担公司的帮助下,像苗德力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
2015年7月,财政部会同原农业部、原银监会联合发文,对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5月,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农担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各省级农担公司陆续成立。
6年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极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助力缓解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全体系新增项目平均担保费率0.62%,平均贷款利率5.46%,平均综合融资成本6.08%。
到2022年3月末,33家省级农担公司担保项目累计超过238万个、金额7677亿元。国家农担公司累计纳入再担保项目132万个、金额5263亿元。其中,2021年,全国农担体系新增担保金额27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目前,全国农担体系已成为担保支农行业的主力军,行业占比近50%。
“政银担”机制开创支农新局面
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大豆年产量近20万吨。
张文海是当地种植大户之一。自2018年以来,他家的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从3700亩发展到今年的1.2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从1500亩扩大到今年的7200亩。今年,张文海积极响应黑龙江省“稳粮增豆”政策,计划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其底气正是来自农担公司持续的融资担保支持。
2017年,黑龙江省农担公司与海伦市政府和银行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海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正是这一年,为支持大豆产业发展,海伦市政府提出“大豆振兴计划”,并主导成立大豆产业联盟,共同助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当地大豆产业发展。
起初,张文海对此将信将疑。“由于没有抵押物,我几次向银行申请贷款都没贷成。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担保公司,能为我们农民贷款提供担保……”他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文海申请了贷款,只用3天就拿到了第一笔50万元贷款,心中的疑虑从此打消。
从第一笔贷款到现在,张文海已经连续5年获得担保贷款,额度从最初的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万元,融资成本也从2018年的8.8%降到了现在的4.65%,其中,农担公司担保费率从1.5%降到0.8%。张文海真正享受到了农担的惠农政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豆大王”。
尝到甜头的张文海还带着村里人一起种大豆。现在,从东胜乡到周边乡镇,形成了大豆种植、收割、收储的产业链,当地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
在全国,像张文海这样受益于农担贷款发展起来的农业大户还有很多。
国家农担公司负责人介绍,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具有“财政+金融”、“政府+市场”属性特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打造合理的“政银担”分险机制,既能有效缓解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难题,增强投入“三农”领域的内生动力,又能够较好地体现政府的政策性导向。目前,全体系已与超过1200个市县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由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积极推荐客户,经农担审核后推荐银行放款,对家庭农场、合作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重点农业主体加大支持。截至2021年末,全体系县均累计担保金额超2.5亿元。
目前,国家农担公司已与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并创新提出“风险分担、利率优惠、不缴存保证金”三项银担合作基本原则,全体系与包括地方区域性银行、农商行在内的超过130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银行授信超过1万亿元,大量金融活水注入了农业农村。
在业务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还严守风险防控底线,2021年体系代偿率1.4%,成立以来累计代偿率1.5%左右,远低于融资担保行业2.76%的平均代偿率。
坚持支农支小 对重点行业及主体精准支持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林海家庭农场负责人何凡和妻子共同经营虾稻养殖已经有7年多时间。虽然养殖经验丰富,但受近年疫情和水灾影响,经营面临亏损。
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何凡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申请了45万元贷款,湖北农担公司了解情况后支持客户优先受理该笔业务,帮助何凡渡过难关。
据了解,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支农、支小”的政策定位,统计数据显示,全体系户均在保金额低至31万元。
支持行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在保金额占比70%左右,农产品初加工及流通占比25%左右。各省对粮食、生猪等基础产业形成重点支持,到2021年末,粮食种植累计担保金额超1200亿元,相当于支持了超过2.5亿亩的粮食种植;生猪养殖累计担保金额超过360亿元,相当于支持了约4000万头生猪的养殖。
支持主体发展方面,家庭农场(含种养大户)在保项目97万个,在保余额2452亿元,占比76%,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项目2.4万个,在保余额180亿元,占比6%,两类主体合计占比超80%,服务对象较为精准。从担保期限看,2021年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一半,达51.2%,较上年末增加5.4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周期错配问题。
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常山县是浙江省油茶重要产区,有“中国油茶之乡”之称。近年来,当地坚持产业支撑,通过重点培育油茶产业,带动百姓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黄志旺是常山县的一位油茶种植大户,通过成片规模化流转土地种植油茶树,发展起油茶产业。然而,到了采摘和加工等油茶生产后期,难题也来了,其中缺乏资金是最烦心的事情。2020年底,黄志旺种植的近2000亩山茶树获得了丰收。为了榨出清澈、飘香的优质山茶油,他决定扩建厂房、购买设备、聘请专家,采用传统土榨方式榨油。但这样一来,需要的投入更大,资金短缺问题更为突出。黄志旺陷入了两难境地。
经朋友介绍,他申请了农担贷款。浙江农担公司常山办事处收到其贷款申请后,当天就发放了260万元担保贷款,解其燃眉之急。
目前,黄志旺每年加工山茶油20多万斤,实现营业收入1200多万元,带动农民累计增收600余万元,户均增收3200多元。
河南农担公司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联合县乡政府、金融机构、村党支部和农业企业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核心企业上下游经营主体融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聚集。近年来,该省农担陆续打造了卢氏香菇产业以及临颍、商丘辣椒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担保模式。
2021年,为引导各省重点支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农担公司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并定期总结支持情况及优秀案例,供各省互学互鉴。各省级农担公司立足产业周期、成本、产出等关键要素,研究推出专项担保产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29家省级农担公司累计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超过12万个,担保金额达525亿元。
为贯彻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部署,国家农担公司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引导各省级农担公司强化农担政策减贫致富功能,聚焦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担保支持力度。到2022年3月末,农担体系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业务全覆盖,累计支持担保项目9.2万个,累计担保金额超220亿元,县均担保金额1.38亿元。
自成立以来,国家农担公司不断加强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末,共设立市县级分支机构1677家。其中,自有分支机构1041家,较上年末增加117家。
6年来,国家农担公司持续加强政策和业务引导,积极为省级农担公司分险增信,带领全国农担体系推进农担业务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成为财政撬动信贷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涉农融资担保行业的中坚力量。
2022年1月6日,财政部批准同意将国家农担公司纳入“中央金融企业名录”。
专家表示,6年来的实践表明,作为财政支农方式的重要创新,农担体系已经成为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